信息提要
清順治十四年 1657 丁西 三十九歲
- 在揚州。
- 作《山水》冊(十二頁),現藏上海博物館。紙本,水墨,縱22.8厘米、橫30厘米。圖見《中國古代書畫圖目》第四冊,第273--274頁,編号沪1-2565。
画后總跋
『余作此,為畫之基耳。忽天嚴大和尚叩門見之,驚怪叫絕,撫案曰:「技亦至此哉!」侍者曰:「未也,此畫之基耳。由是而溪焉,由是而岸焉,未可知也。由是而遠林焉,觀中青幘焉,未可知也。或蒼嶺矗而上,白雲走其下,流泉鳴於中,孤峰表乎外,皆未可知旨未卒。」師嗔目視之謂:「當与汝三十棒。夫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至於無可損,夫是之謂道。丈人用此兩法,是以見遠於近,藏大於細,含萬有於空空,卷雷霆於寂寞,藏☐一丘土耳,三楹屋耳。今人望之不畫,思之不窮,猶之乎竪拂掄拳而立,迷者怪焉。解庖犧之一畫,覺虞廷之十六字為妄,信我佛之無旨,笑尹喜之五千文俱贅。汝但知買菜求益,而不知太羹玄酒之味也。」
天嚴去,余遂不能增一筆,僅述其說,而志其上焉。余亦不知說之非是。
時丁酉中秋前一日也,畫者柴丈人龔賢又稱野遺生。』
譯文
“我畫的這張,只是個草稿而已。有次天嚴大和尚敲門來見我,驚訝的樣子大聲叫好,拍著桌子說,‘你的技藝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啊!’侍從說:‘還沒呢,這才只是草稿,從這裡,到溪流那裡;從這邊,到河岸那邊,這之間要畫什麼還不知道呢。從這塊到遠處樹林那塊,還有道觀中的青紗,都不知道怎麼畫呢。也有可能畫聳入雲霄的蒼山,也有可能暈染雲煙,也有可能勾勒流水,也有可能平鋪遠山,都還不知道都還沒畫完。’大師瞪著他罵道:‘就應該打你一頓,一般來說,做學問,每天都要積累;修道行,每天都要摒棄,不斷摒棄直到不能再摒棄,那就是我們所說的道。你家先生畫這兩筆,是以遠觀近,在小處見到大世界,蘊萬物於無有,於無聲處聽驚雷。把好東西都藏著幾座小山和幾間房子里了。現在先生看見了卻不畫,但是心中的思考非常多,就好像禪師竪起拂塵、舉起拳頭來发省世人那樣,迷惑不解的人自然會覺得奇怪。看了你家先生像庖丁解牛那般的畫,就覺得堯舜聖朝流傳下來的十六個字都在亂講、感覺佛教沒有什麼教義可言、嘲笑老子的《道德經》都是累贅。你就知道越多越好就跟平時出去買菜一樣,卻不知道那種古樸雅淡的妙處。’天嚴大師離開之後,我就不想再動筆了,就只把他說的話復述一遍,寫了下來,我也不知道他說的對不對。”